治疗方法:
患者复位前30分钟肌注杜冷丁100mg ,非那根25mg。
术者托着病人胸腰棘突隆起处,使脊柱保持过伸位抬离床面,使脊柱棘突隆起对准腰桥凸处。
约25cm高,在助手保护下使脊柱完全处于伸展位,此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因皮肤滑动而顶错位置。并在此基础上,在两腋下及双下肢同时牵拉数次,以加大脊柱后伸和牵拉力量,在此位置维持约20分钟,使两端牵拉力得到充分发挥,达到最大限度复位。
复位完成后,将患者移至腰部放有高约10cm小垫枕的硬板床上,至后可配合床上腰背肌锻炼。
复位手法要点:伤者取俯卧位,两名助手站在床尾分别牵拉两下肢的踝关节部,另两名助手站在床头分别拉病人两腋下向病人头端牵拉,作对抗牵引。术者则站在床边对准压缩的椎体,然后均匀用力向下按压。用力的时候嘱病人尽量放松机体配合复位操作。
如果是椎体左侧压缩较右侧多,则术者应站在左侧,用力方向略偏向右下按压;若是右侧压缩较多,则方法反之。
术者在向下按压的同时,四个助手必须同时用力维持牵引,不能放松。只要在4个助手维持牵引的情况下,按压复位位置准确,那么本按压复位方法是安全可靠的。
复位时注意事项:(1) 腹胀:腹胀而紧张的腹部,术中妨碍呼吸和限制脊柱后伸,影响复位效果。可在术前予新斯的明注射,或腹部热敷及做肛管排气等处理。(2)选择复位时机。对后腹膜出血较少,无腹胀、腹痛者,即可复位。对出血较多,腹痛、腹胀严重者,待其出血稳定,腹痛、腹胀减轻后再复位,大约4~5天。因为即使复位也常加重损伤,出血更多,术后腹胀、腹痛更为严重,影响效果。术中应随时了解双下肢神经有否出现传导阻滞情况。
(3) 术中复位应缓慢,同时注意双下肢感觉是否异常。若出现神经症状,应停止继续复位,或调整复位位置。以免医源性损伤神经。
(4)对压缩骨折超过1/3的病人,复位前后宜行CT检查,可清晰显示椎体骨块向椎管移位情况,对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,如游离骨块对硬膜囊-脊髓有压迫倾向时,不宜采用本法。
腰部垫枕维持复位机制:垫枕使复位后的脊柱保持稳定的解剖形态, 使前纵韧带和椎间盘纤维环产生被动牵引应力,使压缩椎体有一个持续的稳定的复位状态,使椎体处于持续背伸复位状态,并能促进血肿吸收,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;减轻局部水肿; 减少软组织纤维化和粘连。其后必须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,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和减少后遗症。